学习教育
两学一做
【党史教育】传承西柏坡精神,永葆党员干部纯洁性 ——中共武汉市实验学校委员会“百年党史周周读”系列之十一
信息来源:本站原创  发布时间:2021-05-21 10:17:48    浏览次数:1312

       太行山下的河北省建屏县(今平山县)西柏坡村见证了一场巨变,党中央和毛主席在此指挥了震惊中外的辽沈、淮海、平津三大战役,召开了具有伟大历史意义的七届二中全会和全国土地会议,西柏坡成为最后一个农村指挥所,新中国从这里走来。

       在中国人民解放战争即将取得全国胜利的前夕,1949年3月5日至13日,中共中央在河北省平山县西柏坡村召开了七届二中全会。由毛泽东、刘少奇、周恩来、朱德、任弼时组成的主席团主持了此次会议。

       毛泽东主持会议并作了《在中国共产党第七届中央委员会第二次全体会议上的报告》,报告提出了由新民主主义社会转变为社会主义社会的总任务和主要途径。全会分析了新民主主义社会的经济状况和基本矛盾,论述了从农业国转变为工业国,新民主主义社会转变为社会主义社会的任务及其主要途径。为即将建立的新中国描绘蓝图。

       西柏坡会议精神集中体现了敢于斗争、敢于胜利的彻底革命精神,体现了头脑清醒、目光远大的胜利者图强自律的精神。它的主要内容包括:永不停歇,将革命进行到底;坚持两个“务必”,保持党的优良传统和作风;团结高效,加强党的集中统一。它的核心是教育全党要经得起新的历史阶段的考验。它的实质是巩固和加强共产党的执政地位,不断地把革命事业推向前进。

       2013年7月,习近平总书记再访西柏坡时指出,西柏坡“是立规矩的地方”,“当年党中央离开西柏坡时,毛泽东同志说是‘进京赶考’。60多年过去了,我们取得了巨大进步,中国人民站起来了,富起来了,但我们面临的挑战和问题依然严峻复杂,应该说,党面临的‘赶考’远未结束”。西柏坡精神在确保党始终保持优良作风、始终保持与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永葆先进性和纯洁性等方面,日益焕发出新的更强的生命力。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关键时期,我们更要大力弘扬西柏坡精神,走好新时代的“赶考”路。

激励我们在新时代保持谦虚谨慎、艰苦奋斗的作风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两个务必”包含着对我国几千年历史上治乱规律的深刻借鉴,包含着对我们党艰苦奋斗历程的深刻总结,包含着对胜利了的政党永葆先进性和纯洁性、对即将诞生的人民政权实现长治久安的深刻忧思,也包含着对我们党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根本宗旨的深刻认识,思想意义和历史意义十分深远。新中国成立70多年来,中国共产党始终保持“谦虚谨慎、艰苦奋斗”的精神风貌,确保党始终保持优良作风,始终保持与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进入新时代,“两个务必”在永葆党的优良作风、永葆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方面,进一步焕发出新的生命力,对解决当前党的作风建设上部分存在的形式主义、官僚主义等问题,仍然具有极强的现实意义。

       新时代继承和弘扬西柏坡“两个务必”的精神,必须始终牢记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保持党与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严格执行中央“八项规定”,通过“照镜子、正衣冠、洗洗澡、治治病”,切实解决作风上存在的形式主义、官僚主义等突出问题,把“谦虚谨慎、艰苦奋斗、实事求是、一心为民”的要求落实到履行职责的各个环节,确保我们的党永远不变质,我们的红色江山永远不变色。

激励我们在新时代敢于斗争、善于斗争

       西柏坡时期是中国革命的伟大历史转折时期。面对国民党反动派悍然发动内战,党中央没有惧敌畏战,而是“敢于斗争、敢于胜利”,实现了民族独立、国家解放的宏愿,开启了全面执政的新篇章。新中国成立70多年来,中国共产党始终保持了“敢于斗争、敢于胜利”的精神风貌,不仅为新中国赢得了较长时期的和平发展环境,更取得了改革开放的伟大成就。

       进入新时代,我国的综合国力已今非昔比。但应看到,当今世界正面临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世界多极化、经济全球化在曲折中前行,地缘政治热点此起彼伏,恐怖主义、武装冲突的阴霾挥之不去,多边主义和多边贸易体制受到严重冲击。要合作还是要对立,要开放还是要封闭,要互利共赢还是要以邻为壑,国际社会再次来到何去何从的十字路口。在全球治理体系深刻重塑、国际格局加速演变、机遇与挑战并存的时代背景下,更需要继承并弘扬西柏坡“两个敢于”的精神,以“将革命进行到底”的斗志敢于斗争、善于斗争。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实现伟大梦想必须进行伟大斗争”,“全面从严治党、坚持马